热线电话:010-53343964
您的位置:>首页 > 本会业务 > 经济观察

中国石油:推进跨国经营向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

文章来源: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4-21 10:29:45阅读:

 

“后危机时代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典型调研报告之九
2010年4月21日编发
 
推进跨国经营向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
——关于中国石油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调研报告
 
中促会:何绍改、马玉良
中国石油:郝鸿毅(执笔)
唐廷川、郭恩静、柳士鑫
 
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石油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以开发利用海外油气资源为主,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成为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中走出去较早、发展速度较快、规模实力最强的跨国经营企业。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形势,中国石油系统总结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全面剖析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深入研究加快发展的相关对策,力图从战略高度和全球视野出发,进一步推进跨国经营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发展,进而全面提升规模实力、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形成了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石油消费量逐年大幅攀升,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4.08亿吨,国内生产1.89亿吨,进口2.19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3.7%,预计2010年和2020年,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55%和65%左右。
作为世界第五大石油公司、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从1988年组建、1998年重组到2008年明确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中国石油就一直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在我国石油资源越来越紧缺的巨大压力下,为了充分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从1993年开始就大力实施了跨国经营战略。
中国石油开展跨国经营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在1993年到1996年的探索起步阶段,中国石油从中标了秘鲁塔拉拉油田7区项目开始迈出第一步;在1997年到2002年的快速成长阶段,抓住低油价条件下国际油气市场资产购置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先后成功运作了苏丹、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三大项目;在2003年到2008年的跨越发展阶段,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方式更加多元,油气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特别是从2009年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中国石油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抢抓机遇,在中东、中亚获得一批特大型合作项目,与国际大公司合作获得伊拉克最大的鲁迈拉油田服务合同、中标哈法亚油田服务项目,与伊朗签署两个油气田开发服务合同。同时围绕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先后与俄罗斯、哈萨克、土库曼、乌兹别克新签一批油气合作协议,并在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实施多项资产并购。至此,中国石油的跨国经营战略格局初步形成。

 1.基本建成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包括以苏丹为主的非洲合作区,以哈萨克、土库曼为主的中亚-俄罗斯合作区,以委内瑞拉、秘鲁为主的美洲合作区,以印尼为主的亚太合作区,以伊拉克、伊朗、叙利亚为主的中东合作区。其中在苏丹和哈萨克已建成3个千万吨级油田,在委内瑞拉、印尼等建成7个200万吨以上油气项目。海外油气投资业务分布在五大合作区的29个国家,正在运作的项目有81个。

2.初步形成综合一体化的海外业务格局。目前已拥有海外合同区勘探面积76万平方公里,原油生产能力7500 万吨/年,天然气生产能力120亿立方米/年,炼油能力l160万吨/年,油气管线5962公里,油气输送能力分别为5200万吨/年和100亿立方米/年,拥有并经营加油站63座,成品油库8个,基本形成以油气勘探开发为主的较为完整的石油石化产业链。同时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物资装备出口和国际油气贸易也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形成海外油气投资、国际工程技术服务和国际贸易“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3.实现海外油气储量和产量大幅增长。2000年以来,海外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年均增长20%左右。海外原油作业产量由2000年的1353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6962万吨;海外原油权益产量由2000年的687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3433万吨;海外天然气作业产量由2000年的6.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82亿立方米;海外天然气权益产量由2000年的4亿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55亿立方米。
4.获得显著的油气投资经济效益。从2000年到2009年,海外油气业务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和63%。其中,苏丹项目和喀土穆炼油厂项目等15个项目已全部收回投资。同时,海外油气投资业务创造了较好的协同收益,累计带动工程技术服务和物资装备出口约180亿美元。
5.成功树立国际大公司的品牌形象。中国石油在国际市场上严格遵守资源国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运作,严格执行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等标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注重促进资源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国际油气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企业美誉度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多年来,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国际运作经验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树立了较好的公司形象,许多资源国和国际石油公司纷纷主动要求与中国石油开展合作。
6.明显提升了企业国际竞争力。按照石油储量、石油产量、天然气储量、天然气产量、炼油能力和油品销量六项指标的综合排名,中国石油在世界50大石油公司中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5位。其中,石油储量位居第8位,天然气储量位居第12位,石油产量位居第5位,天然气产量位居第8位,炼油能力位居第6位,油品销量位居第14位。同时,物探作业占全球陆上地震市场3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钻井作业在委内瑞拉、苏丹、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的市场份额居第一位。

二、积累了开展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

在初步形成跨国经营的战略格局的同时,通过多年的实践,中国石油还逐步积累了开展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
1.科学制定并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中国石油始终把国际化战略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重点。1991年,中国石油就把国际化经营战略作为公司的三大战略之一;1993年,进一步确定了发展海外、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2003年,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2005年,又提出了突出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三大战略;2008年,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这一系列重大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实施,使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准确判断并把握发展机遇是企业“走出去”的前提。国际环境变幻莫测,战略机遇稍纵即逝。只有准确判断国际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抓住发展机遇,才能在国际化经营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1997年,中国石油抓住低油价的有利时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先后在非洲、中亚、南美等地区获得并成功运作了一批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为国际业务加快发展奠定了资源和市场基础。2008年和2009年,抓住一些国际大公司逐步从国有化程度高的资源国退出的机遇,大力实施跨国并购,在中东等地区实现了快速发展。
3.积极打造并发挥自身优势是企业“走出去”的法宝。中国石油始终注重积极打造并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一是发挥国际国内一体化优势,在加强国内发展的同时,集中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力量,大力拓展海外油气合作领域;二是发挥上下游一体化的体制优势,坚持海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工程技术服务、物资装备出口及国际贸易的一体化运作;三是发挥技术优势,将多年积累形成的油气理论方法、综合集成技术和专有特色技术应用于国际勘探开发生产实践;四是发挥政治优势,以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石油特点的企业文化,推动海外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4.注重坚持并实现互利共赢是企业“走出去”的基础。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成效显著,是互利共赢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一是在勘探开发资源国油气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炼油化工和技术服务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与资源国的互利共赢;二是在合作开发的油气项目中,借助其他国际石油公司的经验和力量,并使合作各方都获得满意的投资收益,实现与合作伙伴的互利共赢;三是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和兼顾所在国的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赢得社会公众广泛支持,实现与当地社会的互利共赢。

 5.充分依靠国家政治外交优势是企业“走出去”的保障。随着能源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能源合作已远远超出企业层面,更多的体现为国家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行务实的能源外交政策,把能源问题列入高层互访的重要议事日程,为石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外交支持。中国石油充分依靠我国的政治与外交优势,重点进入我国外交影响力大、对中国友好的国家或地区,变政治和外交优势为经贸合作优势,有效规避了政治风险。

 
三、后危机时代仍然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后危机时代,石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既面临历史性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国内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石油企业参与国际合作的方针政策,这些都是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的有利环境和良好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
1.世界油气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世界常规石油资源的80%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大地区,而世界石油消费的80%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是石油消费增长最快、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这种资源和消费分布的严重分离和错位,带来石油资源的全球性争夺和石油市场的残酷竞争。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国际大石油公司就把全球主要油气资源瓜分殆尽。我国只能见缝插针,捡一些大公司放弃的、看不上的小项目或因政治等原因撤出的项目,每争取一个合作机会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2.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极其复杂。世界著名石油史学家丹尼尔·耶金曾说过:“石油,10%是经济,90%是政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甚至断言:“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石油早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二战以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小战争,多与石油有关。特别是在中东地区,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力量长期渗透,地区性战争连绵不断。在非洲、中亚及里海等石油富集区,同样是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围绕资源争夺,交替上演着一幕幕国际大战。我国开展国际油气合作将不得不卷入大国间的较量和博弈。
3.资源国纷纷收紧油气合作政策。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各资源国政府普遍加大了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力度。委内瑞拉将所有油气对外合作项目转制为合资公司,并规定外国投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0%,而且将油气公司的矿费由18%提高到36%;厄瓜多尔调整政府分成比例,将高于基础油价利润的政府分成比例由50%提高到99%;哈萨克斯坦征收外国公司的超额利润税,将新油田合作项目的政府所得比例从55%提高到85%。随着石油供需的逐步趋紧和国际油价的逐步攀升,石油市场将出现由资本主导向资源主导的演变。

 4.部分油气资源国政局和治安形势恶化。近年来,一些资源国反政府武装活动和恐怖活动日益猖獗,政治局势持续动荡,社会治安不断恶化,直接关系到海外项目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的政治问题及南北方政治矛盾激化,对油区人员安全和油田生产作业造成严重威胁;厄瓜多尔受“国有化”思潮影响,当地居民破坏油田设施,劫持现场人员;尼日利亚人质绑架和武装冲突事件持续高发。今后一个时期,政治、政局等非经济因素对石油市场和跨国经营的石油公司将带来更多的经营风险。

5.国际石油金融风险越来越大。随着石油金融属性不断增强,石油日益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投机炒作的工具,石油价格与汇率、期货等密切联动,带来巨大的市场和价格风险。2008年国际油价曾暴涨到每桶147美元,2009年初又暴跌到每桶30多美元。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显露出石油期货、石油美元、石油价格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国家石油安全中的价格因素越来越突出。在国际油气市场,我国缺乏定价话语权,只能被动接轨。今后金融市场的投机和风险依然随时会对石油市场造成冲击,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
6.面临着技术和人才的挑战。与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国际化经营历史的跨国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开展海外业务所需的人才数量仍然不足,适应跨国经营的员工队伍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尽管我国石油企业拥有较多先进的油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但在很多方面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仍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亟待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有技术和特色技术。
 
四、进一步开展跨国经营的思考和建议
为保障国内石油市场需求和国家石油安全,既需要我国石油企业切实肩负起国有大型企业的重任,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也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快调整和完善鼓励石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配套政策。
中国石油已明确了开展跨国经营的目标,就是坚持规模、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到2015年或稍长一段时间,海外油气作业产量达到2亿吨左右,202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同时提出了重点部署:一是按照 “突出中亚、做大中东、加强非洲、拓展美洲、推进亚太”的总体思路,加快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建设;二是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东部海上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三是加快亚太、欧洲、美洲三大油气运营中心建设。为实现这些战略目标,需要企业与国家的共同努力。
1.坚持资源为本,努力拓展跨国经营空间。要进一步加强对已进入或将进入资源国的研究,准确掌握其油气资源情况,结合其政策法律与社会环境因素,优化战略选区,突出中亚、做大中东、加强非洲、拓展美洲、推进亚太,加快建设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实现规模有效可持续发展。要系统研究资源国油气战略与发展规划,做到由点到面,从单个项目重点开发转向整体战略规划和布局,并根据国际油价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保持勘探项目与开发项目、近中期项目与中长期项目、自营项目与参股项目之间适度的比例,实现“增量”与“增效”的有机统一。

2.加快发展炼油化工业务,打造海外一体化产业链。将炼化一体化发展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体现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生产一体化向规划、资源、技术和管理一体化有效延伸。要发挥整体优势,在油气合作与工程技术服务相互带动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投资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等下游业务,不断延伸和完善国际业务产业链,实现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协同效应,实现炼化业务基地化、大型化和整体优化。要结合资源特点和生产实际,合理规划炼化规模,从设计开始就将炼油化工进行整体优化和统筹考虑。在做好常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同时,重视发展油砂、重油等非常规油气项目,并积极参与一些非油气能源、新能源项目合作。

3.努力规避各种风险,保障海外生产经营平稳运行。针对海外经营风险越来越大的情况,在做出投资决策前,要强化对资源国的政治、法律、政策、市场和社会风险的综合评估;在合同谈签中,要全面考虑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尽可能将外部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纳入合同条款;在项目执行中,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不断加强风险管控,并尽可能寻求与国际金融公司、资源国商业银行和服务公司的联合与合作;在海外资产战略调整中,要根据不同项目的战略性及风险性进行组合,大力拓展战略性大、风险性小的项目,稳健发展战略性大、风险性大的项目,适度发展战略性小、风险性小的项目,择机退出战略性小、风险性大的项目。
4.增强企业软实力,不断提高跨国经营水平。在开展跨国经营过程中,要全面加强软实力建设。加强以弘扬传统文化和跨国文化整合为重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对内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影响力和同化力;加强以社会公益和保护环境为重点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依法经营管理,完善和谐发展机制,树立负责任大公司形象;加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发展氛围,在创新中提高跨国经营水平;加强以提高企业商誉和品牌价值为重点的品牌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品牌管理机制,增强社会诚信度和美誉度;加强以信息集成、知识集成和资源整合为重点的企业集成整合能力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协同高效运作,形成和有效放大企业发展的合力。
5.发挥国家能源外交作用,为跨国经营创造条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行务实的能源外交政策,为支持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外交和政治保障。建议我国政府要继续充分发挥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从国家层面加强与石油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继续坚持用市场换资源的原则,强化在油气资源富集地区和国家的外交活动,以有力的能源外交,实现政治、外交与经济的融合,国家与企业的融合,将政治优势和外交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海外业务的新突破,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6.加快调整和完善支持石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配套政策。石油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也需要通过石油企业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石油战略。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完善避免双重征税、有利于海外权益油气进口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修改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简化海外勘探开发投资项目审批手续,放宽审批权限,并给予外汇贷款支持;对海外运回的份额油气视同国内生产,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或先征后退,免除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允许国内企业使用自有资金以多种形式投资境外勘探开发,对已发生的费用,经有关部门审核后可作税前扣除;用于境外勘查的国产仪器、设备及零配件,免征出口税。国家应设立海外油气勘探风险基金,对国家批准的项目,石油公司可以申请使用该基金;风险勘探沉没的资金,由国家风险基金核销;风险勘探成功后从收益中及时返还。按照国际惯例,制定海外油气风险勘探项目的政治风险保险政策,由政策性银行开办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同时,国家应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机制,使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 集团信息
  • 宏观政策
  • 研究报告
  • 会员之窗

上海建工集团获得18项“中国安装之...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安装协会第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表彰了“2021-2022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集团承建的前滩中心25-02地[详细]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
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详细]
我会编撰《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
由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编撰的《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已于国庆70周年之际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十章,38万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昌智和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贺光辉分别作序。[详细]
栏目ID=3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