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53343964
您的位置:>首页 > 本会业务 > 经济观察

华北制药:跨行业重组 富有战略意义的大胆尝试

文章来源: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3-24 10:24:59阅读:

后危机时代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典型调研报告之六

2010年3月22日编发
 
跨行业重组:富有战略意义的大胆尝试
——关于华北制药集团公司调整发展战略的调查报告
 
中促会执行副会长何绍改(执笔)
咨询部副部长赵明宇
 
2009年6月,正当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大,我国制药行业发展处境相当艰难的时刻,河北省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以刚刚重组一年的冀中能源集团跨行业重组华北制药集团。
实施行业跨度这么大的重组,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重组不足一年的时候,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深刻印象是:这是一个极富战略意义的大胆尝试!
 
一、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
华北制药集团是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该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资产总额达92亿多元,员工2万多人,累计实现利税134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成为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全面的技术基础、扎实的管理基础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基础。
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外制药业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制药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企业国际化、市场垄断化、技术高新化、营销网络化和竞争全球化的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制药企业前50强,全部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些制药巨头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进行兼并重组,控制了全球近90%的医药市场。我国制药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以原料药、仿制药为主,自主品牌少、专利技术少,经济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弱,绝大部分产品难以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更为严峻的是,在国内外制药企业竞相发展的进程中,华北制药却陷入了困境。主要矛盾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在企业发展的许多层面存在一些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体制松散,治理结构紊乱,领导效能弱化,生产效率低下,产权结构不尽合理,权责体系不够明晰,基础管理游离脱节,经营机制缺乏活力,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出现扭曲,经营风险、管理风险与财务风险不断集聚,发展质量出现滑坡。装备低质化、原料初级化、加工低端化、营销分散化、研发边缘化,成为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华北制药向何处?从政府主管部门到企业都在进行多方探索,单靠企业自身发展不行,与外资企业合作、在同行业重组也走不通。此时,河北省内的产业调整、企业重组加快步伐,经过多次重组而组成的冀中能源集团在规模、融资、人才、机制和管理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综合优势,并有由基础能源产业进入高技术、高成长领域,加快产业接替,推进多元发展,从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战略需求。因此,河北省委、省政府果断做出战略决策:由冀中能源集团跨行业重组华北制药。

现在看来,这一决策既有利于解决华北制药的发展难题,又有利于促进冀中能源集团的多元发展,既有利于借助外力突破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瓶颈,也有利于河北省调整振兴重点产业的战略推进。

 
二、着力快速跨越的战略目标
战略决策确定后,在冀中能源集团对华北制药正式实施重组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迅速提出了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华北制药清醒地看到,现在欧美制药业控制着全球医药市场,并正在加紧挤压我国销售市场;我国其它制药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哈尔滨制药集团4年翻了一番,年销售收入达到135亿元,连续3年名列我国制药百强之首,石家庄制药集团的年销售收入也超过了100亿元,排在全国第二,而华北制药2008年的销售收入只有74亿元。这对华北制药形成巨大压力。
华北制药也看到了机遇:一是政策机遇。为拉动内需、惠及民生、加快发展,我国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河北省决心建设医药强省,出台了调整振兴制药产业的规划,提出全省规模以上制药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011年要达到500亿元,2013年要达到700亿元,同时要培育年销售收入达200亿元的大型制药企业集团两家。二是迁建机遇。石家庄市为做强制药产业、打造全国药都、培育特大型制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全力推进新的制药工业园区建设,华北制药是其中最重要的迁建企业。三是重组机遇。实施重组后,冀中能源集团全力支持华北制药发展,表示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到最好。华北制药自身在品牌、质量、技术和人才队伍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潜在优势。这些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此,华北制药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准确把握国内外制药业竞争的基本态势,改善企业产权和资本运营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改进产品结构,全面强化基础管理,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推动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构建适应当代竞争的营销模式和物流体系,完善企业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把华药建设成为紧密型、高效能、可持续发展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现代制药集团。发展目标则是实施“三步走”,实现“一二三”目标。第一步,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第二步,到2013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第三步,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跨越发展的目标,华北制药确定了三个途径。一是对现有优势产品扩能技改,延伸产品链和产业链,实现规模效益;二是加快新园区建设,新建一批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打造主导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竞争优势;三是实施低成本扩张,有选择、有计划地兼并重组一批基础好、有潜力的制药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三、强力出手初步打开局面

确立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后,华北制药迅速强力出手,力图打开重组整合的新局面。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针对管理体制松散、集团管控乏力等问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重组实施方案,华北制药改革了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明晰了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各分(子)公司的职能定位,规范了决策程序,健全了规章制度,理顺了工作关系。同时把华药股份作为综合试点,大力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调整精简职能部门,整合组建销售分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和研发中心,改革人事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对重新设置的管理岗位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导向。还积极推进产股权结构调整,整合头孢产业链,清退部分外资股东,解决内部交叉持股问题,清理投资参股公司,完成财务公司增资和股权调整,集团管控能力大幅提升。
二是强力推行“五条禁令”。针对权责体系不清、效益严重流失等问题,华北制药在领导干部兼职、产品集中销售、物资统一采购、内部产业链衔接和财务资金管控等五个方面明确提出“五条禁令”,并以此作为扭转经营被动局面的突破口,设置红线,严格督查,狠抓落实。在清理领导干部兼职中,完成16家子公司领导班子的调整,解决了领导干部内部兼职,对一些私办公司、私自兼职以及挪用公款、私分费用的现象进行了查纠;在产品集中销售方面,整合分散销售资源,建立统一出口、统筹管理的集中营销体系,原料药和制剂药等产品月均销售收入分别增长14%和35%;在物资统一采购方面,取消110多家中间商,从厂家比质比价直接采购,扩大物资超市品种范围,节约采购成本650万元;在内部产业链衔接方面,明确定价原则,加强协调管理,严格控制外销外采,促进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财务资金管控方面,加快与冀中能源集团的财务对接,清理分(子)公司各种账户226个,资金实现集中管控,日均资金存量达到18亿元,同时借助冀中能源集团资信优势,强化银企合作,争取新融资7.6亿元,对外担保减少4.17亿元,财务费用降低2214万元。
三是加快新园区建设步伐。针对华北制药资金困难,冀中能源集团投入30亿元,用于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新园区建设步伐。同时调整迁建工作思路,以打造国际化现代制药企业为目标,按照“建设一流厂区、配置一流装备、选用一流工艺、生产一流产品”的总体要求,对新园区规划项目进行重新梳理。优选新型头孢产业链项目作为第一号工程和样板工程,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该项目已正式奠基开工,规划投资20亿元,今年10月投产运行,建成后新增产值80亿元。

四是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为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华北制药整合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和攻关力度,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45件,授权专利5件,新增15个药品生产文号,荣获“首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成为行业内唯一获奖企业。通过联合攻关、流程再造和工艺升级,实现了6-APA的直通生产,青霉素等产品产量、质量大幅提高,部分技术指标屡创纪录。同时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全年减少COD排放1088吨,节约标准煤近两万吨。

五是全面打响扭亏增盈攻坚战。针对经济效益下滑趋势,华北制药全面打响“扭亏增盈攻坚战”。19个单位超额完成扭亏增盈任务;全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74.8亿元,比上年增加近亿元;企业实际利润同比增长,完成考核目标;在行业出口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出口创汇2.8亿美元,降幅比全行业低8-10个百分点;职工平均收入也增长17%。
 
四、调整优化继续稳步推进
新的一年,华北制药要在巩固重组成果、发挥现有产能优势的基础上,着力破除思想障碍,提升执行能力,激发内在活力,务求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强化内部管控上取得新成效,在推动园区项目建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在构建新型营销模式和物流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上完成新跨越,销售收入和效益水平分别比上年增长30%以上,实现有内涵、重质量、求实效的发展。
一是调整优化结构,构建集约、紧密、高效的管理体系。按照紧密型、高效能、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产权和股权结构,深入推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整合重组,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益,提升市场竞争力;按照“突出主业、精干辅业、改善相关产业”的方针,突出现有产能挖潜、落后产能淘汰、重点项目新建、兼并重组扩张等路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真正形成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强支撑力、对行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力、对国内外市场具有明显辐射力的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瞄准生物医药、中药产业化、抗生素原创产品等高端领域,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加速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产品,形成新产品研发、储备、制造的良性循环,构建开放、有效、与时俱进的医药产品新格局,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附加值的现代医药产品体系。
二是以项目实施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园区建设。按照以领先技术为支撑、以强势产品为主导、以先进产能为载体的指导思想,做好科学规划、总体布局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新园区建设,实现高效、集约、健康发展。集中领导,统筹管理,使已开工建设的头孢产品系列项目做到投资最省、质量最优、工期最短,建成优质工程、阳光工程、放心工程和体制机制再造的重点示范工程;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把握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主线,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跟进园区内“四通一平”建设,落实动力供应和排污设施,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发挥市场营销的龙头作用。完善营销管理体制,发挥市场营销统一管理效能,构建以销售分公司为中枢的集中统筹的营销网络体系,形成从地方区域到销售单元的有效覆盖,2010年制剂产品收入力争同比翻一番;加强营销队伍建设,加大对销售人员的培养考核力度,提升专业水平,打造以华药专业销售人员为主、以社会营销力量为辅的万人营销队伍,以优异的市场营销业绩,促进产业规模和经营效益的全面提升;打造营销竞争优势,依托强势品牌、过硬质量和优质服务,全面提升华药市场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是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按照集团公司为战略决策和资本运营中心、股份公司为日常经营和利润中心、所属各单位为生产运行和成本中心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权责,理顺关系,建立健全集团管控体系;将改革发展的攻坚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签订责任状,实施目标控制,强化责任考核,建立目标责任保障体系和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责任制,细化预算指标控制体系,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将企业一切经济活动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形成全员、全过程的预算控制责任体系;树立涵盖医药研发、认证、生产、环保、储运、销售及消费流通各环节的整体安全观,加强和改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职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创造公平竞争、有序流动、人尽其才的创业平台;加强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快制药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企业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微观基础,行业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宏观条件。要保证华北制药通过跨行业重组再创辉煌,必须加快我国制药业的改革发展。
由于我国制药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不明,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而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医药市场来势汹猛,我国民族制药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华北制药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对加快全行业改革发展也提出了政策建议:
(一)提升制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制药业既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行业,又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工业。药品研制、生产及销售不仅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安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解决老百姓的用药问题,必须以民族制药业为支柱。因此,建议国家要明确制药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产业,以强化对制药业的宏观政策支持;要明确医药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加强政府对药品的管理;要统一行业主管部门,解决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的老问题。

(二)制定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应政策。

鉴于我国制药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由国家工信部会同发改委、卫生部、科技部等部门,尽快制定制药业的长远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要严格制药企业准入条件,控制新增生产加工能力;对于规模小、创新能力差、又无能力改造的企业严加监管,果断淘汰;对有潜力、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植;重点扶持一批已经形成市场规模、科技含量高、有快速发展前景的科技先导型制药企业;组织相关专家筛选制药业共性技术难题,由国家统一组织攻关,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解决以药养医问题。
过去推行的以药养医政策存在很多弊病,既不利于促进制药企业发展,也不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现在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核心是切断“医”与“药”的不正常的价值链——以药养医。要实行以医养医,以药养药,还医生和医院正常的以医所得,还制药企业正常的以药所得,医生的收入和开药的品种、价值无关,只和医疗水平相联。加大政府投入,实行灵活的社区医院首诊制,供应基本药物,政府采购,医生享受公务员待遇+风险补贴,面对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商业医院放开医疗价格,实施以医养医,让“医”的竞争体现在医疗水平上,而不是体现在医疗资源的垄断上,面对中高收入人群和危、重、疑难病患者。
(四)政府在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国家的郑重承诺。国家基本药物关系到国计民生,其重要性与强制实施的预防性疫苗和重大灾情、疫情、急救等突发事件及战略储备所需药品相同。政府主导基本药物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费不合理增长、正确引导药品研发具有重要意义。基本药物的特殊属性决定了生产、流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调节。要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强化政府对基本药物生产供应、采购配送、规范使用、支付保障和价格控制的全过程管理。
(五)实施促进制药业发展的公平的价格政策。
国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要鼓励创新,为制药企业生存发展(包括品种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特别是科研开发)留有必要的空间。药品过专利期即为通用名药,按公平与质价相符的原则缩小过专利期的所谓原研制药(进口药、合资药)和同种产品间的过大差价,以降低药费,促进公平竞争。在总体价格水平不断下降的前提下,对因价格过低停产停供以及紧缺的药品、以农副产品为原料且价格过低的药品,应合理调高价格,以保证生产供应、医疗需要,并减轻消费者负担。

 (六)整合医药资源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格局。

要引导大型企业通过兼并、合并、重组、联合以及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培育我国制药业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国家应重点支持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制药企业并购一些中小制药企业,实施产业整合。要使企业具备对研发的持续投入能力、对大型新建项目的融资能力、对优秀人才的吸引能力、对医药品牌的市场开发能力、对上下游各环节价值链的整合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扶优扶强”政策要向大型企业倾斜,对扶植对象要开展“直通车”服务,在运行保障、资源配置、融资担保、重组整合、政务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形成灵活的配套措施,兼顾眼前和长远,不断引导制药企业做大做强。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 集团信息
  • 宏观政策
  • 研究报告
  • 会员之窗

上海建工集团获得18项“中国安装之...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安装协会第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表彰了“2021-2022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集团承建的前滩中心25-02地[详细]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
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详细]
我会编撰《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
由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编撰的《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已于国庆70周年之际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十章,38万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昌智和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贺光辉分别作序。[详细]
栏目ID=3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