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当改革推进到更深的层次,特别是涉及到国有大型垄断企业集团时,改革的步伐明显地慢了下来。
首先表现在“放小”已经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就几乎停步不前了,后来还发生了一些领域“国进民退”的开倒车现象,使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大为收紧。
其次,一些国有企业不但继续保持行政垄断地位,而且得到国有银行的大量贷款支持,迅速扩张。2009年国有银行提供的10万亿元以上的海量贷款,绝大部分贷给了国有大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凭借在流动性短缺和现金为王的年代拥有巨额流动性以及继续保持垄断权力的优势,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在2001到2009年的8年间增加1.2倍(其中,央企资产总额增加了2倍)。
但是,国有企业的逆势扩张和地位加强,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究竟是祸还是福,并不能由它们获得的短期盈利多少来评判,而要从它对于市场制度完善和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来判断。
至于国有企业的效率是否高于民营企业,则已经有中外研究机构所作的实证分析,对它作出了有翔实数据支持的否定性结论。面对着这种形势,出路只有下定决心,循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推进国有经济的市场化改革。 (新华报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