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日前表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外部负面因素是全球经济将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低增长,甚至间歇性负增长。中国的应对办法应是从外需投资(为出口而投资)转向内需投资(为国内消费和服务业发展而投资)。
沈明高谈到,中国经济今明两年能否出现增速明显下滑,与欧美能否出现经济衰退有密切关系。如果欧美经济增速低于1%,中国出口增长可能减速,致使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为消除市场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中国一方面需要承受较低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推出与欧美经济脱钩的举措。
他还 认为,未来中国7%左右的经济增长可能是一个“新常规”。中国政策选择不应该着眼于更高增速,而是如何维持一个较低但更可持续的增速,并在这一增速之下创造足够的工作机会。他认为,中国应加快结构调整,其中开放服务业是关键,因为这既可创造足够就业,也可以通过增加服务业供给推动内需投资和消费。
沈明高指出,欧美主权信用风险凸显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人民币国际化仍将是一个漫长过程,这取决于各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也有赖于国内金融市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提高。短期可期的变化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可能会扩大,人民币参考的一揽子货币中新兴市场货币的比重将逐步提高。
(《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