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共同发布《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
数据显示,1-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工业经济增速不断回落,今年一、二季度分别达到14.4%和14%,7月份增长14%,月度增速出现波动。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石磊认为,“疲弱的工业增加值数据表明需求增长仍然乏力,值得留意的是,7月单月工业利润率大幅下滑。”
从结构看,中国工业出现分化趋势,与外需相比,工业受内需拉动明显增强。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9.6%,其中内销产值增长31.3%,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87.7%,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多个行业的经营效益也出现悖离。前7个月石油加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几乎为零,利润同比下降94.8%,而上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营收入利润率高达36.04%,利润同比增长37.2%。火力发电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只有1.59%,利润同比下降37%,亏损面高达48.9%,而上游煤炭行业利润高达13.35%,利润同比增长32.6%。
从区域看,中西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快于东部。前7个月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7.3%。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指出,东部地区生产增势趋缓、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盈利水平下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东部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大,对内外需变化反映更敏感,经济运行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更快。
工信部预测全年工业增长13.5%,但由于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运行正处于敏感期,业内人士不敢断言下半年工业走势。石磊认为,由于外需回落,同时调控政策较紧,预计实体经济增速将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放缓,工业生产回落态势明显。
(《中国经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