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500强企业的发展趋势发生明显逆转,利润急剧下降是其出现逆转的首要标志。
从历年美国500强企业数据中发现,每年行业数量会有小幅变化,有时有一两个行业从榜单中消失,有时也有一两个新兴的行业出现。但是2008-2010年美国500强企业中,只有行业消失,没有新兴行业产生。
大企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大企业的表现往往与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形势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根据美国大企业的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探知美国经济的未来。
1.美国大企业的全球优势地位逐年下降,印证了国家实力的变化。早在金融危机之前,随着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以及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竞争,美国在全球的经济优势地位不断受到削弱,表现在企业竞争力上,美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入围176家,2006年170家,2007年162家,2008年153家,2009年140家,2010年入围139家,其中,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减少了13家,为历年之最。
2.一批比较成熟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金融服务业作为美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这次由于过分透支了美国的国家信用和行业信用而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不仅自身出现大面积亏损,对实体经济也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其业绩和声誉短期内难以恢复,将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成为美国经济的出血点。炼油、航天及防务、计算机软件、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等传统优势产业虽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表现稳健,成为美国经济的中流砥柱。金融危机前就一直巨额亏损的美国汽车业,经一系列资产剥离和重组,出现向好发展势头。电信、制药等行业的利润在金融危机中出现逆市上扬,成为支撑美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3.没有发现能够推动美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新增长点。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将低碳经济作为拉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手段,向发展中国家兜售低碳技术,试图以此发动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重新夺回美国对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低碳经济的大发展完全可以催生一系列新兴行业,这些行业也完全可以诞生一批500强企业。 (《中国企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