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session("username")<>"" then%><%End If %> 

shouye_button_english

shouye_button_download

shouye_img_logo

 

 

谢国忠: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难救美国经济

专家视点

 

 

 

 

经济学家谢国忠称,美国一些人预测,美国和西方将会经历类似日本的通货紧缩,因此督促美联储实行又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而在世界的另一极,通货膨胀正在席卷所有的新兴经济体。印度的通货膨胀已达两位数。所有新兴经济体的热度在房地产业获得了最集中的体现。孟买价值百万美元的住宅,俯瞰的却是贫民窟的全貌。在香港,房价已经接近1997年的最高点,而经济却几乎没有增长。北京和上海的房价居高不下,即使是腰缠万贯的香港银行家要购买两地的房产也颇感吃力。而莫斯科总是能在全世界生活成本最高昂的城市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东方的通胀的“火”会把西方的通缩的“冰”变成一团糟,而引火的燃料恰恰来自西方应对通货紧缩的刺激政策,这曾被认为是应对经济低迷的万灵药。在全球化的体制下,这类举措最理想的状况下也收效不大,而对西方目前的病症而言,更是大错特错。当今时代,跨国公司推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他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成本最低的生产基地,然后把产品转运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这造成了需求与供给的脱节。当一国政府引入刺激政策的时候,最初阶段的需求上升并不会带来当地产品供给的对应增长。更重要的是,如果跨国公司决定到他国投资,那么这些政策就不会促成就业上升,以保证在刺激政策之后需求增长能够持续。

  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管是哪国政府推行的经济刺激政策,都会更多地影响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在西方国家通过中央银行为全球经济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不管这些钱是通过扩大政府收支规模还是增加赤字,最终都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吸收到过多的流动性,导致半边世界火热一团。

  西方世界的理想结果是,在通货膨胀波及到西方之前,各新兴经济体的生产成本已经升高到足够的程度,足以促使跨国公司在西方国家投资办厂,创造就业。我对此完全不抱希望。发达国家的平均工资水平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10倍,而且新兴国家有发达国家5倍的人口规模。

  另外一个更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通货膨胀从新兴经济体蔓延到西方,最直接的渠道可能是通过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进口消费品价格上升将与新兴经济体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同步。随着用工荒的加剧,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有可能会超过GDP增速。

  西方产业工人也会为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而要求提高工资。有人说高失业率会确保工资水平难以提升。实际上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就经历了物价—工资交替上升的恶性循环,尽管同期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因为工人们懂得美联储意图:“增长才是第一位的,鬼才关心通货膨胀!”

  到2012年,美联储就再也难以找到理由拒绝提高利率。那时,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将会积累得十分可怕。随着地产泡沫破裂,到时的紧缩政策将会导致一次全球经济危机。     (价值中国网)

 

 

 

 

 

 

 

shouye_di_pic_logo 副本

主办单位: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12B1212    邮政编码:100004
联系电话:交流合作部 010-57188677  会员部 010-57185255  研究部 010-57185250

信息部 010-65616838      办公室 010-59457317  财务部 010-57186968
传真电话:010-65616838          网站信箱:kggs@163.com

中促会网址:www.cgcpa.org.cn
版权所有: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  20025  ICP05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