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情况表面上看还可以,但实际却是隐患重重,尤其是资金面的紧张状况已经由中小企业向国有企业和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蔓延。
上半年,很多国有企业已经开始靠拖欠维持生存。如果还继续出台货币紧缩政策无异于选择经济跳水,因此,抗通胀需要转变思路,不能人为地制造滞胀,唯一出路是货币政策要及时微调,同时更好地发挥股市的蓄水池作用,将市场多余的流动性疏导到股市中去。
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结构性的、综合性的,高通胀则是长期性的,而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外部环境比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更差。中国经济是无急险但有长忧,还需休养生息,降低增速。从26日将召开的全球央行例会背景来看,全球主要央行在三季度末都将会出台相对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各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将迅速地转为保增长。届时全球货币宽松必将冲击中国,因此加息也不是长效手段。对全球经济来说,未来的希望就在中美两国,只有中国的经济稳住了,美国的经济复苏加快了,下半年的全球经济才有希望。美国9月很可能出台全面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而中国的宏观经济决策也将更注重保增长。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出现积极的微调是可以预期的大概率事件。预计9月货币政策将出现明显的改变,包括加速人民币升值,全力化解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局,给保障房建设开辟资金绿色通道,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