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认为,现在中国国有企业看起来很强大,美国人可能已经将其视为自己的威胁,并将想尽办法不让这个问题继续存在下去。因此,美国一定会抓住中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作为压制这些企业扩张的一种手段。在美国,政府可能和企业的利益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当企业面临破产时,政府可以不救助,最终由市场来决定企业的命运。但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大股东,很可能会为了企业利益或者救助企业而破坏市场规则。如今中美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美国抑制中国国有企业的手段之一就是去世界贸易组织告中国国企“不公平竞争”,或者在国内通过反补贴、反倾销来抑制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
海闻建议:一方面,中国自身不能等问题出来了才去改,而是应该懂得国际规则,遵循国际规则。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但要对中国人民负责,也要对世界人民负责,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是要努力按世界规则去办,而不是说我大,我不怕你。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出现了数十家世界级规模的大企业,但这些企业可能只是表面很大,还没有真正形成国际竞争力。
海闻发现,某些中国企业能够做大的原因是涉足了许许多多的行业,而不是在同一个行业中将规模做大。相反,在很多行业里,中国存在企业过多、行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从而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如今世界上大部分贸易是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且贸易的主要部分是工业品之间的贸易。这种经济特征决定了规模经济成为企业主要的国际竞争优势。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规模,它甚至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很明显中国企业如果想拥有国际竞争优势还必须从国内的行业整合开始。 (《企业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