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信用“降级”,全球股市暴跌只是一个镜像。这个镜像映射出世界经济的深层次问题:美国主权信用已经蒙尘——美元被全球“储备”,却又存在结构性贬值的趋势。欧洲债务危机正在扩散——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不统一的天生缺陷难以立决。新兴市场挑战更加严峻——控制通胀预期和保持经济增长需要两相权衡。这些矛盾都表明,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周期调整。随着问题从投行破产转向国债违约,风险从金融部门转向政府部门,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更深、更广、更长期的调整变化过程,国际金融经济秩序也出现重新构建之势。
金融传导风险难消。今年以来,欧美债务警报频繁响起,标普对美国的“降级”成为这些警笛声中的一个高音。市场对发达国家债务的忧虑焦点,正从外围国家逐渐转向美国、法国等核心国家。由于债务问题的长期化,未来如果美欧出现新的负面消息或政策失误,可能再现股灾,通过市场心理渠道传染的风险仍需高度防范。美债余额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多为全球的银行机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各国外储持有,这些机构投资者还以美债作为抵押,编织起错综复杂的金融关系。因此,如果美债出现“风吹草动”,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将远远超过股市暴跌的冲击。
经济复苏动力难继。市场暴跌看似因“降级”而起,但“降级”反映出的全球经济,特别是美欧经济的前景难料,才是投资者真正担忧所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其中一季度增速更创下经济衰退结束后的最低水平。随着近期股市动荡,金融体系的避险和紧缩倾向对美国实体经济层面的负面影响将再次显现。有关美国经济“二次探底”话题也再度浮出水面。更为危险的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两个经济体,美欧困境正在“重合”。欧洲经济增长总体情况也不乐观,欧元区商业信心指数目前处在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即便是领头羊的德国也出现经济增长放缓迹象。这背后,是欧洲部分国家经济竞争力低下、欧元区货币和财政政策相互掣肘,压缩财赤社会阻力巨大、政治决策推动艰难等深层次原因。可以明确的是,世界经济又出现严重问题。
新兴经济体需沉着应对。从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沉疴难起,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降低,而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大国借助各种条件,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持续上升。美欧债务形势的恶化,或将进一步强化这一调整趋势。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更应该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强调合作,在全球层面推动经济平衡,巩固增长形势。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