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因国字招牌在银行贷款、国家投资项目中获得了超越其他市场竞争者的优势地位。但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企业也面临着成本与应收账款双双上升的夹击。
一方面是应收账款剧增,上半年央企的应收账款规模已达上万亿,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另一方面是原材料、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造成的主营业务成本上半年25%的增长,仅利息支出一项就上涨了30%。
尽管上半年央企在债券市场的积极行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局面,不过考虑到未来宏观环境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央企新一轮“寒冬”已经开始,而且这次影响会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甚。
中央企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874.6亿元,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已经超过10%,远远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过去几年这一比例分别为2008年的5.24%,2009年的6.43%。
央企还面临着成本持续上涨。今年上半年,央企的主营成本总体同比上升25%,地方国有企业的主营成本更是上涨27%。和众多中小企业一样,推动央企成本大幅上升的两大因素是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大幅上涨。
对于高负债的央企而言,今年上半年财务成本的上涨也让他们开始感到压力巨大。今年上半年,央企仅仅利息成本支出就上升了30%。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统计范围内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成本费用增幅已连续三个月略高于营业总收入增幅,其中财务费用增幅高达29.1%。
为应对通胀,央行今年已三次加息,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56%。业内人士表示“半数以上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超过65%,加息对央企财务成本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为此,国资委主任王勇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再次要求高负债率的央企严控投资方向,压缩投资规模,加强精细化管理。
(和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