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session("username")<>"" then%><%End If %> 

shouye_button_english

shouye_button_download

shouye_img_logo

 

 

央企目标由做大做强转向做强做优

公司治理

 

 

 

 

一年以来,央企的发展目标开始从“做大做强”转向“做强做优”。

“十一五”期间,央企快速发展,但主要是通过投资新建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的外延式扩张。2006-2010年,央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10万亿元,并购重组各类企业达2200多家。  

在今年年初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王勇首次透露,要选择一批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不再是做大做强。他认为这些企业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在国际同行业中综合指标处先进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的影响力。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央企所处的大环境和以前已经大不一样了,大规模的投资将不复存在。”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央企面临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竞争。解决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管控能力弱等问题成为首要任务。

国资委列出了央企未来的“五大战略”: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国际化经营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和谐发展战略。据悉,这五大战略已经基本有了操作细则,征求意见后将择日公布。

在央企重组问题上,强调重组的质量比速度要重要。王勇称“数量不是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企业的质量。我们要起到中央企业应该起到的引领作用、主导作用,然后进一步去和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加强整合、合作。”

国资委在监管工作方面提出了 “大国资”的理念。“大国资”是指国资委实现监督全覆盖,即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扩大至整个国资领域——不仅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也包括一直被视为国资监管难点的金融国资和文化国资。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14个省级国资委监管覆盖面达到80%以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个直辖市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全覆盖监管。全国有28个省级国资委和70个地市级国资委监管范围还涵盖了金融类国有资产。

在此前的一次关于国企改革论坛中,中国政法大学李曙光特别指出,目前央企改革的难点之一就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在大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极其缓慢,公司企业和公司董事会制度、股东大会制度基本处于虚设状态,或者花瓶化现象比较严重,这是国有企业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也是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有专家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央企改革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董事会制度建设正在迈向独立性,而真正实现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必须拥有实权,特别是对经理的任免、考核和薪酬的决定权。这将是很大的挑战。     (《经济观察报》)

                                

 

 

 

 

 

shouye_di_pic_logo 副本

主办单位: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12B1212    邮政编码:100004
联系电话:交流合作部 010-57188677  会员部 010-57185255  研究部 010-57185250

信息部 010-65616838      办公室 010-59457317  财务部 010-57186968
传真电话:010-59457319             网站信箱:kggs@163.com

中促会网址:www.cgcpa.org.cn
版权所有: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  20025  ICP05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