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外企业起诉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件直线上升,知识产权官司不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障碍。中国与世界联系紧密度上升,标志着我国已提前进入知识产权诉讼高发期。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围追堵截”。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涉外知识产权诉讼不仅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也敲响了未来中国经济安全的警钟。
专家指出,中国企业要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赢得主动,根本出路在于努力提高发明创造的能力和水平,争取逐步在较多的领域中,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方面,应当把知识产权问题和WTO的规则联系起来。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应该了解、熟悉并学会运用WTO保护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还必须学会“扬长避短”。由于科学技术水准的不同,特别是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的不同,企业在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也就不同。因此,在自己有优势的技术领域尽可能争取获得比较多的知识产权;在自己目前相对落后的技术领域注意规避他人的知识产权。
更重要的是,面对不可避免的跨国知识产权诉讼时,国家也应有一套相应的应急机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国内拥有完全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支持和鼓励高科技风险投资,同时完善金融领域的有关法规政策,在资金层面上确保高科技产业健康发展。
(《企业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