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session("username")<>"" then%><%End If %> 

<% If Not rst.eof then%><%End If %>

 

长虹锻造彩电工业国家竞争力

企业创新之路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崛起的筋骨,而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事实上,中国彩电业每一阶段划时代的前进与突破都与领袖企业的自主创新息息相关,被喻为“中国彩电大王”的长虹,更是将自主创新变成了企业的内在基因,在中国彩电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

等离子项目只是长虹在核心部件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2008428,长虹投资7.05亿元规划年产能达到1200万片(以1英寸计)的OLED显示屏生产线项目在成都破土动工;20096月,长虹宣布与台湾友达光电合作,进入液晶模组的开发与生产,首期将建设四条玻璃基板与背光模组组装制程生产线,最终实现对液晶电视的深度布局。

在长虹内部,投资建设等离子的方式被称作“修道”,即通过资本手段,迅速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液晶的发展路径则是“借道”,一方面通过“屏+模组+整机”一体化设计制造等有利于资源匹配,形成产品差异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整机生产稳定部件供应。在“修道”和“借道”之外,长虹还用“循道”的方式布局OLED技术。所谓“循道”,即看好一种前瞻性技术,便有意识投入,一旦产业时机成熟,可以迅速规模化。至此,在电视平板化的发展趋势中,长虹构建了一套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立体式战略布局。

显而易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已经让长虹走上了一条着眼于高附加值产业的全球化竞争的道路,“延伸产业价值链”是中国制造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的必由之路。因此,长虹全面布局上游产业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平板电视产业探索了一条自主创新寻求突破的路径。

构建新商业模式

在一系列战略布局的背后,长虹的商业模式和竞争路线图也日益清晰——在实现企业技术、市场、规模化制造、产业链控制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后,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规模、销售利润和行业话语权。

回顾CRT时代,中国彩电业凭借价格优势、渠道优势和产业的规模优势,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从而改变了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彩电产业,会发现中国CRT电视时代取胜的关键原因是因为具备了完整的本土产业链(建立起了包括显像管、玻壳、偏转线圈、网板、电子枪零部件等与CRT相关的国内生产加工企业),才使得中国彩电企业拥有了与外资品牌竞争的资源,这就是CRT彩电时代中国彩电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因所在。

但是到了平板电视时代,全球彩电业的竞争格局被重新打破,彩电的关键部件PDPLCD显示屏基本上都被外资控制。外资品牌“垂直整合”的竞争模式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日韩等外资品牌控制核心面板,并用面板控制中国彩电整机;另一方面,外资品牌又用价格战以整机挤压中国彩电整机,中国彩电业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

而长虹通过投资PDPLCDOLED生产线,在平板电视产业链上垂直一体化的布局,不仅加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国家电行业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竞争模式和发展模式,将对中国未来家电产业的商业模式探索与重组有着重要的开拓性意义。

锻造国家竞争力

中国彩电产业的快速崛起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奇迹。中国彩电业不仅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彩电工业体系,而且还将中国彩电工业快速推向全球,形成了世界彩电制造基地的地位。以中国彩电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产业体系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格局的重要部分。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格局中具有的竞争优势,是因为欧美强国的产业退出空白。实际上,连中国商务部也认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上仍较弱”。

纵观长虹的发展历程离不开一条主线,那就是自主创新。创新不但是企业间竞争的法则,更是行业前进的驱动力。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每一次技术、市场战术、总体战略的创新都在影响以及引导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彩电业每一阶段划时代的前进与突破都与领袖企业的自主创新息息相关。而被喻为“中国彩电大王”的长虹则在中国彩电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并在中国彩电市场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长虹的魄力来源于前瞻性地观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创造性地预测行业前景。而这些探索性的实践逐渐形成了长虹特有的创新模式,并构成了中国彩电业发展的特有框架。

 

 

 

 

 

主办单位: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10号楼308     邮政编码:100022
联系电话:办公室010-59604670   财务010-58205710   会员工作部010-59604671

研究咨询部010-59604672
传真电话:010-59604670010-59604671         网站信箱:2010zch@163.com

中促会网址:www.cgcpa.org.cn
版权所有: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  20025  ICP05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