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session("username")<>"" then%><%End If %> 

shouye_button_english

shouye_button_download

shouye_img_logo

 

 

马光远:必须严格限制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

【专家视点】

 

 

 

 

经济学家马光远最近撰文称,目前,全国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近40万亿,在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垄断优势。国资委的资料显示,中央企业承担着几乎全部的石油、天然气的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其中,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全国的75%。国有企业依托在这些行业的垄断地位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而这些利润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向国家这个大股东分红,因而无法被应用到急需加强的公共服务领域。这导致,一方面,国有企业依靠垄断地位获得了巨额的利润,但这些利润和一般民众没有任何关系;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政策资源等的获得方面,又比民营企业等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享有超国民待遇的特殊主体,平等竞争无从谈起。

对于国有企业在很多领域四处出击,和民营企业竞争的问题,进退的实质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是权力配置资源还是靠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是转变资源配置方式,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权力配置资源的传统方式,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让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现在的国有企业不是凭借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是靠权力配置资源的优势。国企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国企这几年之所以财务报表好看,绝非其在竞争性领域的低效率的国际定律被打破,而是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凭借其特殊的地位获得了别的企业无法企及的政治优势、权力优势和政策优势,公权力的支持是中国大多数国有企业赢利的主要因素。而这种依靠某种身份获得竞争优势,又恰恰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所绝对摒弃的。

就此而言,国企的定位问题,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竞争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改革大局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否健康的问题。以前国企不赚钱很可怕,现在国企利用垄断地位赚钱更可怕。国企的存在是对市场经济平等主体的挑战,国企的存在也模糊了政府和企业的边界,重回政企不分的历史老路,国企在竞争性领域的四处扩张,更是对民营企业生存的严重挤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嬗变,事实上是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跃迁。国企本质上代表的是一种身份,一种特权,一种不平等,这和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格格不入的。中国要真正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就必须重新让国企这样的特殊主体回归其本来的定位,必须严格限制国企的投资领域。因此,中国要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并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彻底退出。用变现的钱来安置职工,补交社保欠账,让老百姓有一个踏实的未来。如果只是以是否赚钱来决定国企是否应该退出,则中国距离现代市场经济只会越来越远。 (凤凰网)

 

 

 

 

 

shouye_di_pic_logo 副本

主办单位: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12B1212室 邮政编码:100004

联系电话: 管理部 010-57185256 会员部 010-57185255 研究部 010-57185250

信息部 010-59457317 办公室 010-59458677 国际部 010-57185256

财务部 010-57186968

值班传真: 010-65616838 网站信箱:kggs@163.com 中促会网址:www.cgcp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20015月 京ICP05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