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53343964
您的位置:>首页 > 品牌会议 > 总裁座谈会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中国钢铁产业大规模国际化时代未到

文章来源:发布者:发布时间:2012-05-09 21:05:49阅读:

 

中促会“第七届跨国公司国际年会”演讲资料
 

中国钢铁产业大规模国际化时代未到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会长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  徐乐江
 
  
   
    进入20世纪以来,按照全球钢铁需求增长态势,可将全球钢铁业发展分为6个阶段。其中三个阶段,全球钢铁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目前,全球钢铁需求增长已结束第三个增长期,将进入第三个调整期。预计未来10年全球钢铁需求增速将大幅放缓,但仍会保持正增长。而未来10年,全球钢铁需求趋势将发生转移。钢铁业仍将是全球的基础性产业,钢铁需求缓慢增加,但钢铁需求和产能将进一步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中国也将从钢铁需求转入国向转出国转变。目前,中国钢铁产业大规模国际化的时代还没有来临。
    一、中国钢铁业将引领世界钢铁业重组
    中国钢铁产业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当前钢铁产业结构的矛盾日趋严重,钢铁企业规模大型化和全球范围内兼并重组已成为世界钢铁行业发展演变的规律和必然趋势,未来世界钢铁业的竞争将逐步走向寡头垄断的局面。全球化产能布局将使钢铁产品贸易在一个区域内扩大,而全球化贸易将萎缩。中国钢铁企业将引领世界钢铁业的新一轮重组浪潮。
    同时,行业竞争态势加剧,钢铁行业竞争正在从企业层面竞争延伸至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竞争。钢铁企业通过向下游延伸,服务用户,提高产业链价值;通过向上游延伸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掌控资源,提高供应链价值。
    另外,钢铁企业核心能力因素发生改变,这主要是受资源环境的压力,钢铁产品将更多地受到来自新型材料的替代挑战,钢铁产品的循环利用及其开发成本将是影响未来钢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节能减排是全球钢铁业的共同挑战。钢铁是高消耗高排放产业,钢铁行业目前所排出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出量的4%-5%。生产一吨钢目前平均要排出1.7吨的二氧化碳。世界钢铁协会设想用50年时间将全球钢铁业吨钢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一半。这是未来全球钢铁业面临的最大环境和技术的挑战,对中国钢铁业更是严峻考验。
    二、上游定价方式金融化 下游垄断竞争加剧
    钢铁业的上下游发展将表现出其特点,上游资源定价方式将金融化,而下游的主要趋势是垄断竞争加剧。
    上游产业将出现资源供应紧平衡、品质劣化。随着全球钢铁产能进一步扩大对能源、重要原材料的需求量也将继续增加,加之上游领域的垄断,资源供求将保持紧平衡;同时随着资源的大量开采使用,资源品质劣化趋势也将越来越明显。垄断化,随着全球矿业资源公司的大规模联合和兼并,全球矿业资源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定价方式金融化。未来定价机制由传统的定价方式走向金融化定价。
 
下游的特征是,产业转移。未来全球制造业将继续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但随着转移地生产成本的上升,产业转移的增速将下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内部也将发生产业转移。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带动制造业发展的进程加快,中国制造业也将逐步由东南沿海区域向西部、东北、中部进行产业转移,钢铁行业的重要下游行业机械、汽车、家电等也会进行相应的产业转移。垄断竞争。集中度不断提高,垄断竞争将是未来下游产业竞争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的趋势分析
    国际化是指企业以世界市场为导向,国际性地利用生产要素和治理技能,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寻求在全球市场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层面的国际化,往往被称之为国际化经营。
    中国钢铁产业大规模国际化的时代还没有来临,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国内钢铁产业尚未完成产业集中整合;二是国内市场需求还未饱和,仍有增长潜力;三是中国钢铁下游产业还未实现规模化的国际发展。因此,目前中国钢铁企业以控制原料为特征的国际化其实质是服务和服从于国内经营的。但是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转移是必然趋势,仅仅是时间的问题。中国钢铁业将与中国制造业大规模国际化同步,预计在3-5年后。主要拓展区域包括东南亚、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国家和地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当全球钢铁企业都将目光聚焦中国、觊觎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的钢铁企业为什么要舍弃熟悉的本国市场还要走出去呢?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通过国际化经营以规模优势及国内外协同优势,在全球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增加弹性:通过国际化经营规避区域市场的风险,发现新的商机;强化学习:通过国际化发展获得钢铁生产的最新技术成果和全球化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的短期目标应该着眼于“学习”,中期目标应该着眼于“弹性”,长期目标应该着眼于“效率”。这是因为中国钢铁企业目前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经营,学习国际化经营的方法,获得经验和技术积累是首要的目标。而从长期来看,企业经营离不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即使中短期国际化经营不以盈利为目标,但这终究是不可持续的。中国钢铁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妥善平衡这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宝钢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经验教训
    宝钢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建立三大体系:海外营销服务体系、海外钢铁生产体系、海外资源保障体系。宝钢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一是1988年-2001年,主要是从事国际贸易,目的在于了解用户需求,检验产品质量;降低经营换汇成本,实现用汇平衡。二是2001年-2007年海外原料投资,目的在于以适度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保障钢铁生产与发展;但是2007年以后,宝钢开始在海外钢厂投资,目的在于实现当地生产当地供应,规避贸易壁垒,扩大海外影响力。
宝钢国际化区域的选择有自己的原则,在新兴市场区域主要选择一是资源关联型:在铁矿石资源丰富的新兴区域市场,通过新建或者并购的方式,建设宝钢海外全流程钢厂,以成本优势扩展当地及周边市场。如巴西、越南、印度、俄罗斯。二是市场关联型:在有较大市场需求但供应缺口较大的新兴区域市场,投资建设钢厂或钢铁后道工序、加工项目,实现当地销售。如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在成熟市场区域,主要指在北美、欧洲成熟发达区域市场,积极寻找钢铁投资机会并建立剪切加工服务体系,提升供应和服务能力,新建或者收购后道轧材项目。
    五、宝钢国际化的经验与体会
    宝钢在国际化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主要的经验是:
    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宝钢在澳洲和巴西投资的几个项目的合作伙伴均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与宝钢有长期、稳定且良好的合作关系,实力强大、资信好,管理效率高,双方能够优势实现互补。
    二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宝钢合资的矿山所在地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且开采条件、港口及运输条件均较好,有利于降低矿山投资开发费用和矿山生产经营成本。
    三要进行完善的可行性研究,强化市场和法律环境调研。海外投资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需要,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竞争力,避免仅仅为了做成项目而推进项目。必须客观公正地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进行投资决策。宝钢所有的海外投资项目实施前均进行较为充分的投资论证,虽然决策周期较长但能使投资风险降低。
    四要与政府加强协调,充分利用当地机构。在海外投资项目,项目所在国的政府在环评、外围配套和项目优惠政策方面起决定作用。同时,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力量来开展相关工作,聘请各类有资质的咨询公司,分别负责项目的有关工作,有利于项目的快速推进。
    五要设立完善的治理结构。海外投资一定要建立完善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一切经营行为均以市场原则来处理。宝钢在巴西、澳洲的几个资源投资项目都成立了合资公司,设有董事会、管理层等完善的公司治理架构。
    六要特别重视环保节能。国外对环境与生态的要求远高于国内,海外投资无论是钢铁项目还是资源项目,都必须十分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通过新技术的利用,力争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范围内。宝钢在当初巴西钢厂项目的预算中,有关节能环保方面的投资占有很大的份额。
    七要尊重文化差异,强调社会责任。在国外做项目,不应以投资者自居,要重视当地的文化与传统,尽量融入当地社会。并且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和活动,通过赞助政府的公益事业如教育、医疗卫生及国际性会议等活动,引导媒体积极宣传公司形象,赢得当地民众的支持,使公司在当地可以长期持续地发展。宝钢在日本、德国、美国和新加坡的贸易公司都是当地最大的中资贸易企业,除了依法纳税外,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在当地的媒体刊登广告,赞助行业内相关国际会议,不仅提高了公司在当地的知名度,也增强了宝钢的国际形象。
 
八要投资实现“双赢”,带动两国相关产业发展。在外投资,一定要推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宝钢在海外的钢铁投资,不仅为宝钢及合作方创造了发展机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将带动中国冶金设计和设备产业“走出去”,并促进投资当地冶金建设配套产业的发展。
    六、宝钢国际化五大教训:成功比例不高
    宝钢在国际化进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挫折,我们跟踪研究了很多投资项目,有些项目甚至已经进行前期的大量投入,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总的来看项目成功的比例不高。有许多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
    教训一:对海外钢厂投资的目的把握不清。我们仍然没有摆脱为国际化而国际化的误区。
    教训二:对投资目的国的法律体系把握不准。表面上我们对巴西的投资环境研究很透,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碰到了诸如土地、税收等方面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
    教训三:喜欢单打独斗式的海外拓展。宝钢目前的海外投资项目基本上都是宝钢单独与外方的合作项目,没有与国内兄弟企业间形成抱团关系,共同走出去,这与日本钢铁企业的海外联合投资差异较大。
    教训四:海外的用户基础薄弱,影响海外钢厂投资信心。由于中国钢铁下游企业尚未实现国际化经营,相对于日韩钢铁企业,宝钢的海外用户基础较差。海外用户基础是我们国际化的前提。
    教训五:国际化拓展的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熟悉国际资本运作经验,精通资产评估、国际商务及相关法律的专业人才,迫使我们不得不高价聘用中介机构为我服务。
    七、制约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的因素
    制约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的因素有三个:
    一、文化是阻碍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最大鸿沟。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具有对外来文化的天然抵御性,与其它亚洲国家相比,中国是最难和最少被西方文化同化的国家。企业文化的融合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中国的国有企业根深蒂固着许多文化陋习。
    二、人才是制约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最大因素。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一批具备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能力和跨国资源整合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目前国企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的人才储备普遍不足,国企的高级管理层大多没有海外工作背景。国企最紧缺的是具有国际资本运作经验和进行跨国转移、整合各国稀缺资源能力的人才。
    三、体制是束缚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最大阻力。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其海外直接投资受到国家更严格的审查和控制,在决策响应速度等方面缺乏竞争力。代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也会受到被投资国的高度警惕,被投资国政府往往出于公众情绪和国家安全等在对项目审查方面更加严格把关。
 
八、全球钢铁业国际化对中国钢企的启示
    宝钢曾对全球12家主流钢铁企业国际化发展进行过系统分析研究,觉得全球钢铁业的国际化发展经验是值得中国钢铁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启示之一:钢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个很自然的渐进过程,中国钢铁业的国际化发展要充分准备酝酿,不能急于求成。世界主流钢铁企业从其成立的那天起一直到其跨出国门在本土以外进行直接的实业投资,有的企业经历136年的时间,最短的也要20多年。大多数主流钢铁企业经过了40年以上成长发育才最终形成了走出去的能力。宝钢2001年正式投资海外矿业,距离建厂仅有23年的时间,是全球主流钢铁企业中国际化发展蓄势时间最短的企业之一。
    启示之二:资本市场利用程度与国际化经营程度密切相关,中国钢铁企业应抓紧实施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以资本国际化促进产业国际化。国外钢铁企业大多在一个以上交易所上市,最多的钢铁企业在全球5个地方同时上市,其股票一天24小时交易。钢铁企业上市地数量越多,其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越高,越能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其国际化经营的程度越深。中国钢铁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尤其是要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必须改善自身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并尽量多在海外上市。
    启示之三:文化与地域相近是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安-米所收购的钢厂大都处于欧洲、独联体和美洲地区,很少涉足远东的中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日本和韩国钢厂国际化发展的重点区域在中国和东南亚,日韩钢厂很少涉足欧洲地区的直接投资,连向欧洲出口也比较少。盖尔道的国际化几乎全部局限在美洲地区。
    启示之四:清晰而稳定的国际化战略是钢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世界主流钢铁企业均制定了比较明确而可操作性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企业能有效把握战略精髓,选择能与竞争对手有所差别的活动,创造国际化竞争中的取舍效应。举例来说,安-米国际化战略是以资本运作为手段,跨越式地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产品的制造商和服务商及钢铁原料的生产商。浦项的国际化战略是以国际化的思维和人才为突破口,实施全球化的供、产、销、研。而国内钢铁企业大都没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中国钢铁企业要走国际化之路首先要根据我国所处的环境及自身的能力特点制定切实可行具有差异化的国际化战略,切忌将战略等同于无法检验操作的空洞口号。
    启示之五: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要与母国和目标地国家的宏观战略结合起来协同发展。每一个国家都有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涉及自然资源、贸易及外汇平衡、国际影响力、文化和外交影响力、国家援助等内容。企业战略则涉及市场开拓、追求盈利、成本核算和技术领先、业务转型及商业模式选择、资本市场的利用等等。钢铁企业如果能把国家战略和企业自身的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还能够兼顾目标国的国家战略,则其国际化事业将会事半功倍。
    启示之六:国际化发展的形式和路径要顺应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特点。新建投资比较适合于钢铁消费具有增长潜力的地区,也较适合于钢铁生产技术优势比较强的企业。收购兼并方式比较适合于钢铁市场饱和地区,也较适合于钢铁生产技术无明显优势但管理整合能力强的企业。战略联盟方式比较适合钢铁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地区,也较适合于无国际化发展经验的钢铁企业。我们要认真分析中国钢铁企业的能力特点是什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市场作为国际化的初始市场?只有明确了这两点才能选择我们的发展路径。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 集团信息
  • 宏观政策
  • 研究报告
  • 会员之窗

上海建工集团获得18项“中国安装之...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安装协会第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表彰了“2021-2022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集团承建的前滩中心25-02地[详细]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
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详细]
我会编撰《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
由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编撰的《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已于国庆70周年之际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十章,38万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昌智和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贺光辉分别作序。[详细]
栏目ID=3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