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53343964
您的位置:>首页 > 本会业务 > 本会动态

陈进行会长在第十二届中外跨国公司国际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文章来源: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12-02 17:33:40阅读:

11月30日,在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第十二届中外跨国公司国际年会上,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会长、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作了题为《坚持协同创新 推进产业升级》的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20161201220531903.JPG

尊敬的陈昌智副委员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今天的北京亦庄财富中心可以说是群贤毕至!在全国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同举办第十二届中外跨国公司国际年会。首先,我代表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对陈昌智副委员长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对陈健部长、来武部长等各位领导、专家和企业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中促会工作的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也代表中国大唐集团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振兴实体经济,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多个场合从多个角度强调实体经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要依靠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振兴实体经济。党中央国务院紧紧围绕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释放社会投资潜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等方面,出台了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促进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今年以来,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保持良好势头,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逐步上升并站稳临界点以上,时隔两年在10月份首次回升至51%以上。但也要看到,由于国内外市场需求低迷、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居民消费意愿不足等,实体经济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加上世界经济复苏仍然乏力、发达国家纷纷实行“再工业化”战略、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增加了我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风险与挑战。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从根本上打开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来自创新。创新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革、丰富了人类生活的需求、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格局。面对国际经济发展困局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机遇,各主要经济体都把创新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是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多次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部署。五中全会提出了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行动的新理念,把创新发展放在了首位,强调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并提出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特别指出,企业应该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在G20杭州峰会上,总书记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世界经济的新理念,强调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可以说当前创新环境之好前所未有,企业创新需求之大、主体地位之高也前所未有,正是企业创新发展大有作为之时。
        由商务部发起、中促会主办的跨国公司国际年会,已是第十二届。每届主题都能紧跟时代步伐、紧扣发展节奏,都能因议题前瞻性之强,成员代表性之广、嘉宾规格之高,而得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领袖高端会议品牌项目。本届年会以“全球创新协同、振兴实体经济”为主题,目的就在于汇聚中外精英之智,谋创新、求协同,助力实体经济振兴。
        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未来。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持续进步、永续发展、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企业只有持之以恒推进科技、战略、文化、管理及商业模式等全面创新,才能建立比较优势、打造独特优势,始终在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机遇最快一个站出来,面对困境最后一个倒下去,面对转机最早一个站起来。
        求协同就是求合作、求共赢。创新发展,必须通过国内外企业间的协同、相关行业间的协同,以及企业内部各要素间的协同,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配置效率、激发要素活力、促进成果涌现,加快成果的流动与转化,不断创造新的供给、释放新的需求、培育新的业态,实现企业共同进步、合作共赢,在经济“寒风凛冽”之时抱团取暖、共克时艰,在经济“春意盎然”之时共生共荣、共享成果。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各个国家都在加快新技术研究开发、新产业战略布局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做强实体经济,在日新月异科技创新中拔得头筹,在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工业智能化的背景下,必须着力推进协同创新。
        首先,主体要协同。
        企业是创新主体,同时也是承担相应风险的主体。很多研发项目涉及多个创新链及产业链,某个主体单独作为很难完成,需要从理论创新、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到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的不同主体、不同企业或机构分头承担、协同推进。很多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前沿性、首创性、示范性甚至颠覆性都很强,投入大、周期长,也有可能因无果而终形成损失风险,更需要多个主体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创新管理学的首创者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解答》一书中曾提到,六成创新产品在上市前就夭折了,在见得天日的四成产品中还有40%因无利可图而从市场上撤下来,总计起来在产品开发上75%的投资在商业上以失败告终。
        为实现主体协同,一是要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创新项目、重大创新工程为龙头,构建一批产业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创新;二是要以企业为主体,吸引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一批国家、行业或企业科研中心,针对某个领域、某个行业共性的突出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三是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快建立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指标对标平台、技术交流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四是要有效发挥政府部门职能,密切跟踪国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支持并协助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其次,产业要协同。
        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创新作支撑。创新方向需要产业发展去引领,创新成果需要产业转型转化落地、开花结果。如果两者在布局、推进、转化等环节不能有效衔接、良性互动,产业转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创新也会成为“无本之木”。
        科技创新方面,2014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2.02%,比上世纪90年代平均水平大幅提高了1.4个百分点,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到2014年底,我国国内国外有效专利达460多万件,但质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专业领域相对集中,在发明专利申请量前10位企业中有7家处于信息通讯领域。国际专利申请方面同样如此,在2.6万件的总量中仅华为和中兴就占了22%。
        成果转化方面,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从知识创新、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既有许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也有许多企业由于缺乏先进适用技术或者因研发能力较弱而失去进步根基和竞争优势,甚至被市场淘汰。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仅有10%,即使是973、863等国家重大计划、重大专项成果转化率也仅有47%。
        推进实体经济转型与科技创新良性互动,要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同步推进创新成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在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中,实施一批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大科技项目。二是要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优化组织体系、整合创新资源,更加突出企业主导作用,完善创新成果对接转化机制,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创新网络,提升创新成果供给质量,使创新贴近发展、贴近生产、贴近管理,真正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再者,要素要协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餐一饭如此,协同创新更是如此,需要企业、机构等主体间的协同,更需要配套的人才、资本、信息、技术、项目等要素间的协同。
        人才方面,受体制及机制影响,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凝聚科技人才上面临巨大挑战,优秀人才难以引进,关键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在国有企业历练成长后“跳槽”到外企或民企者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人才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出现了供给与需求“两不管”、成果与产业“两不顾”现象,导致科研资源、科研成果浪费严重。
        资金方面,近年来,尽管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仍然低于发达国家3%-4%的水平,而且研发投入效率不高,研发投入与科研成果逆向分布趋势比较明显。2014年,我国企业、政府研发机构、高校及其他机构的研发经费投入分别占总量的75.4%、20.3%和4.3%,而承担的课题分别占总量的25.8%、26.2%和44.6%。
        其他要素同样或多或少存在供需相悖的情况。企业想上项目但对前瞻性技术、信息掌握不足;研发机构有技术、有信息,但没有项目去实现。成果产业化被“玻璃门”所阻挡。实现要素协同,一要建立市场化人才配置、成果转化、技术转让及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及创新成果在不同主体间、不同地域间高效有序流动;二要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管理系统,促进科研平台、科技成果、科技信息等资源的开放共享,让创新成果“嫁”得出去,让实体经济“娶”得进来;三要要以行业、领域或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筹集创新资本、突破资金瓶颈。
        最后,政策要协同。
        对于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多数企业都有正确的认识,也有清晰的战略,研发投入也在逐年加大。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多年来始终占全国总投入的3/4左右,2015年进一步提升到了77%。但与国外先进企业比,不论是科技投入还是成果总量及其转化率,都还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质量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然突出,专利数及论文数快速增长,而科技实力和竞争力没有同步得到提升。
        这表明,科技、政策“两个轮子”并没有一起转,后者制约了前者。为此,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更加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建立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决策以及规划、计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工作的常态化机制,以企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推进国家创新工作。二是加大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落地力度,使更多研发资金通过企业配置,由企业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创新资源开展研发工作,促进资金与研发、成果与产业无缝衔接。三是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科技实力和战略需要,采用市场化人才引进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吸纳并留住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四是在尽快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考核机制基础上,在国家层面建立科技风险基金,帮助企业规避或化解创新失败风险。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共同发力。中促会成立30年来,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之基,把服务作为立身之本,凝聚官产学研,推进智力合成,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决策咨询智库、政企对话平台和中外双向服务机构。新时期新形势,中促会将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增强服务功能,着力创新治理机制,着力强化行为自律,与各界朋友一道同赴新征程、谱写新华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预祝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

4f2ea9b4be6e07773a1658bf7b2afb82.jpg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2(网站上) 拷贝.jpg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 集团信息
  • 宏观政策
  • 研究报告
  • 会员之窗

上海建工集团获得18项“中国安装之...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安装协会第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表彰了“2021-2022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集团承建的前滩中心25-02地[详细]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
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详细]
我会编撰《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
由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编撰的《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已于国庆70周年之际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十章,38万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昌智和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贺光辉分别作序。[详细]
栏目ID=3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